笔趣岛 > 猫踪迷影 > 第143章 胡思乱想

第143章 胡思乱想


当然,也不是全无收获。阿里经营国外2b业务的很多商家,平常要花费大量时间,聘请大量人手,根据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设计图片,编辑宣传文字,以获得更多曝光和点击。现在有了AI,只要输入要求,AI就能自动生成漂亮的图片和动人的文字,而且符合当地的欣赏水平和习惯。西欧淡雅,东欧浓烈,中东和非洲,更是要多炫目就多炫目。
  这样一来,商家效率大增,成本大减,利润自然高了。可这些收获与股价大跌的损失来说,不值一提。
  钟瑖突然理解,陈同为什么突然这么急迫地要跳槽。上面既然已经动了裁员的心思,绝对不会只裁撤一个团队。陈同的团队虽然做后台的,要为整个部门服务,被整体裁撤的可能很低。
  可做企业,向来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再厉害的人,在手下做了四五年,如果没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就会从娇小可爱的小甜甜变成面目可憎的牛夫人,甚至是尸位素餐的废物。到了相看两厌的时候,下属就到了该动地方的时候了。不然就难免被卸磨杀驴。
  陈同就是悟到了这一点,才及早给自己找了后路。职场如江湖,除了会低头做事,还要会揣摩人心,特别是上司的心。
  钟瑖想想自己,虽然这段时间,也算顺风顺水,想做的一切,都得到上面的支持,可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呢?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万一期间有个变动,他像陈同现在一样,没办法在公司立足呢?
  那时候,自己早过了三十五大限,以现在的市场环境,很难找到合适的位子。即使想学北京那个钱助理那样考公也过了年纪。到时候又何去何从呢?和之前的王总一样,开家小公司糊口?或者像网上说的那样,IT从业者最终的退路就是开滴滴?
  钟瑖发现,自从疫情开始,自己就开始走背字,之前一路坦途的职业道路,突然变得崎岖了,显示之前的项目公司莫名其妙地被卖了,自己辛苦半天,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裳。然后自己又成了公司新旧势力角力的棋子,被莫名其妙搬来搬去,甚至随时有被踢落棋盘的危险。好不容易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又找到了一个能容身的地方。偏偏行业看似红火,其实一片虚幻,说是千家进军AI,可大家都是在烧钱,连赚钱的门都没摸到。等熬到可以赚钱的时候,现在那些企业,能留下来的,百无二三。
  钟瑖实在没把握,自己所在的公司,到时候是幸存的那一家。
  钟瑖晃晃头,想把这一切恼人的念头从脑子里赶出来,他突然很想找人喝一杯,或许喝醉了,就不会这么烦了。
  刚想找人喝酒,那个人就来了,陈同推开门,急冲冲跑进来,对钟瑖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本来是请你吃饭的,结果自己被老板拉住开会,现在才过来。”
  钟瑖看陈同面色如常,知道这次公司地震,对他影响不大。也就放下心来,道:“空口道歉没用,想要道歉,先自罚三杯。”
  陈同嘿嘿一笑,拿过一瓶啤酒,也不倒杯子里,直接对着嘴一口气吹了下去,喝完,把瓶口往下一竖:“我赶路正好渴了,喝一瓶解解渴。”
  年初追过《长安十二时辰》,追到快结束,放弃了。编导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他们野心勃勃地想说清楚君、民、社稷,到底孰重孰轻。道理似乎很明显,不过很多时候,君民社稷其实是无法分割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个人感觉,别说《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北京二十四小时》,也很难分拆明白,说个清楚。
  就像公平和效率、平等和自由,哪个更重要,放在一时一地,都能说清楚,但脱离了模型,讨论就没了意义。
  道理不能自圆其说,就开始狗血,剧也就不好看了。
  小处不谈国事。我其实是想聊聊剧里的一个小丫头,檀棋。名字很雅,干的活儿挺俗,是特务头子李必的贴身丫鬟加头号心腹。李必不能做,不方便做,不好意思做的事,都由她出面。
  原作里,檀棋是个牙尖嘴利的及笄小丫头,但扮演者热依扎已经见过已过花信,所以少了几分跳脱天真,多了几分干练凝重。考虑檀棋的角色特点和环境,热依扎的演绎其实也说得过去。
  热依扎应该算是老天爷赏饭的那种人,不谈表演,卖相就让人看着舒服,有眼缘,而且扮相可盐可甜,有很多可能性。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演绎的角色,总给人一种不能开心颜的压抑感。
  后来才知道,她一直受抑郁症折磨。很多人,我们所见,不过是他们台前的风光,不知道的,是他们幕后的苍凉。
  注意到热依扎,不是因为她的病,而是因为几张照片,喜欢八卦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指的是哪几张照片。记得当时我正在外面等什么人,百无聊赖的刷手机,点开照片的瞬间,我下意识的左右扫了一下,把手机调整到一个只能被我看到的角度。脑子里莫名刷出“温软新剥鸡头肉,滑腻初凝塞上酥”的句子。

  与众多加了无数道滤镜的街拍不同,那几张一看就是真的,因为太不修边幅了。而且我想除了贾玲,没那个女明星会故意秀出自己小肚子凸起的照片。
  可就是因为不完美,才让人觉得这份性感真实坦荡。
  所谓艳而不妖、媚而不俗。
  只是很多人不那么想。很奇怪,网上骂女明星最狠的,多是女人,而且看文字表达,应该是读过些书,有点年纪的女子,不是不谙世事的小丫头,也不是一把年纪的街头愚妇。
  某位女子的评论,杀人诛心,别说一个抑郁症患者,就是心理强健者,看了也会不舒服。
  有些人,有年纪,没阅历,眼睛很毒,心智肚量却没跟上。他们不明白,即使美如孔雀,竖起翎羽,也会顾此失彼,露出屁股。人无完美,与人宽容,其实也就是与己方便。
  口不择言的四处乱说,在过来人眼里,只会觉得你浅薄刻薄。
  虽然老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但在网下,关起门来乱说,谁也不知道。
  可在网上一开口,就容易四散传播。他们本以为,自己小人物一个,随便骂骂人,明星即使知道了,也拿他们没办法。
  没想到热依扎当真了,把她给挂了出来,还找了律师准备告她。
  那人被网络反噬,被人肉了出来,终于尝到了千夫所指的滋味。
  旁人指指点点还好处理。最怕身边人戳刀。当当网那一对夫妻互撕。刀刀见血,只几百字,就把彼此的底裤扯了下来,腥膻血腥到少儿不宜。一对比,强东的“二分钟”惨案,简直像纯情偶像剧。
  义不养兵,慈不掌财,生意做那么大,围在身边的人那么多,谁背后没点腌臜事。叠好了了,是一袭锦袍,抖开了,都是虱子窝。
  不太理解,李国庆手里握着当当的股份,一亿多现金,也有了自己的新生意,干嘛还要去揭以前的旧伤疤。
  一别两宽,还要各自欢喜,更何况,两人还没离婚。
  相伴二三十年,彼此的长短粗细都看在眼里。相骂无好口,嘴巴一张一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声誉就没了。
  有时候,管住自己的嘴巴,比管住J8更重要。
  早上爬起来到天台浇花,十升的花洒,来来回回四五次,终于把花浇好了。平时四体不勤,拎水浇花,也是种锻炼。只是没想到,浇好后没多久,天公竟然凑热闹下起雨来。
  老天爷也喜欢马后炮。
  一株茶树和一棵木香没熬过冬天,死了。有凌霄、紫藤前些年四月才发芽的例子,所以一直没敢拔,希望某一天突然从根部抽出一根枝条来。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还有两个空盆,一开春,就密密麻麻长出不少野草来。我没拔,以前看一个园艺节目,说最好留点野花野草做虫子的食粮,可以让它们少糟蹋花花草草。刚才发现,其中一个空盆竟然冒出一支铁线莲来,已经有花咕嘟了。本来以为它早就阵亡了,没想到挺过来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留下个盆,竟然长出了宝贝。忙把盆里野草清了一下,又浇了点液体肥,希望能开出大花来。
  前几天在花鸟市场见到有人卖紫色的铁线莲,花朵硕大而妖娆,看着很勾人,只是价格却很赶客。不知为什么,疫情过后,好像市场里的花花草草价格都涨了不少,或许是因为物流不畅通吧。网上价格倒还便宜,这几天不少相熟的卖家都发来消息,说有大优惠,让我上他们网店看看。淘了几株铁线莲,发来的苗只有根,种下快一个礼拜了,也没发芽。有前面许久才萌发的例子,我也不急。
  反正现在月季花开正艳,我也不急着看铁线莲。扎堆了开,红橙黄绿,看着眼晕,次第开,时时刻刻有花看,那才惬意。
  风车茉莉开了,小小的十字花,风里颤巍巍的,很养眼。当初为凌霄搭的架子,风车茉莉也爬了上去,和凌霄扭作一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惜开花时期不一样,否则就更热闹了。
  有高手说可以让风车茉莉一年开好几次花,秘诀就是开完就修剪,我懒得剪,还想留着绿叶给我遮阴呢。
  木香过年还长得挺好,二月突然叶子都掉光了,然后再也没发芽。木香种在天台西北角,那里什么都种不好。我留意了下,那里一天只能照到三四个小时太阳,应该是光照热量不够。以后那个角落只能种荫生植物了。
  前两天翻闲书,原来西北方是乾位,乾属金,而金克木。怪不得植物长不好呢。五行八卦这玩意,没事当个乐子瞧瞧,还是挺有意思的。
  东北(艮),东南(巽)种的紫藤和葡萄倒是长得枝繁叶茂,只是一个不开花,一个不结果。网上查了下,有说年份不对的,有说肥料不足的,有说东西不对的。还有人说要拿杆子扎几下紫藤的根,剪几根枝条,“吓吓它”,才会开花。
  花鸟市场有开了花的紫藤苗,结了果子的葡萄苗,买回来种上,马上就能赏花吃果。只是看到我家猫懒洋洋地躺在葡萄和紫藤架下舒舒服服地摊开四肢睡觉。我就懒得换了。不开花不结果又如何,有点叶子给猫猫遮阴就行。

  荫下好眠,就不要多事搅扰好梦了。
  微博突然被前浪、后浪刷屏,赞赏的、调侃的、抬杠的、不屑一顾的,各抒己见,洋洋洒洒。我被刷晕了,这年头,你一疏忽,就容易被时代大潮给冲走,迷迷糊糊、昏昏悠悠,等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拍死在时间的沙滩上。
  我又错过什么了吗?赶紧搜索。原来源头是何冰老师的一段演讲,其实我之前瞄到过这段视频,只是没点开细看。我非常喜欢何冰老师的潇洒自然,不着痕迹的演技,但一看他那比周立波还整齐挺括、油头粉面的扮相,一板一眼、拿腔拿调的做派,还有背后炫得让人睁不开眼的灯光,我就知道,那应该不是何老师的心得分享,只是一段戏,一个恰饭的活儿,一个广告。再看左上角央视的标头,我就更没兴趣了。再有个性才华的人,再生动有趣的事,到了大裤衩,也会被删繁就简,掐枝摘叶,变得整齐划一,横平竖直,毫无乐趣可言。
  关注过一个影评人,他在自己的粉丝群里坦言,他有时不得不违心接些电影广告,在微博和公众号里吹捧连自己的都看不进去的电影。京城居不易,谋生艰难,他希望大家能能理解。为了避免他的读者把广告和真影评混淆,他教给大家一个窍门,凡是调子起的很高,什么十年一遇,百日艰辛、千人团队、亿万制作,天花乱坠,却没有一点细节的,就是收钱帮别人摇旗呐喊的广告。有赞有弹,甚至弹比赞多,但文字能落实到细节的,或一段台词、或一个道具、或一个桥段,就是真影评。
  回头再看何冰老师那段《后浪》视频,都不用看后面硕大的bilibili的logo,就知道那是一段广告。而且那文案一定是个科班出身,年纪不大的人写的。文字华美、对仗工整、意兴飞扬,豪气直上重霄九。看得人热血沸腾,回过头来,却一点细节也回忆不出。
  前浪后浪是个好话题,每个人都新浪潮过,每个人最终都会被归入old  school,婚纱女王  vera  wang那样七十多还雪白粉嫩,屹立潮头不到,是妖怪。
  培根、孟德斯鸠那样启迪思想,开风气之先的,或者李、杜那样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年轻时都有逸兴横飞,挥斥方遒过,年纪大了,也都会被磨了棱角,向社会低头。
  后浪别动不动就指责前浪,因为你一时之间还取代不了他们,还要在他们手下讨生活。前浪也别动不动就要影响后浪,回头想想,你接受过更前浪的训导吗?
  再说,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浪花,在时代的浪潮中载沉载浮,没了谁,这条大潮都会断流,又何必强行分出前后。
  与其生造一个概念,造成对立,还不如互相包容,相互扶持。甲子年开年不利,以后可能会更艰难,再不想办法抱团求生,全都会被时代的寒流冻成一块冰渣渣,谁也浪不起来。
  说起来B站这个广告还算挺成功的,这年头做广告,话题度第一,有没有美誉度另说,这段广告霸屏那么久,B站的投入总算物有所值。据说B站投这个广告是为了扩大受众,吸引年纪更大,消费能力更强的用户。我感觉,B站新选定的客户群未必会给它带来更多的收入。
  我也算B站的老用户,儿子想知道大王酸浆鱿什么样,我就打开B站给他看看;他想下国际象棋,我就打开B站学学怎么下;客户要思维导图,我就打开B站学学;有事没事也会上去看看,找点新鲜玩意。可在B站泡了那么久,我还没在上面花过一毛钱。我看B站的收入统计,好像都和游戏、直播相关,在上面花钱的,也都是些年轻人。与其费尽心思讨好我们这些老人家,倒还不如坚持特色,保持小清新,把所谓的“后浪”伺候好了。


  (https://www.daowx.cc/bqge13399706/3630868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