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随言三国 > 第二十三回 袁绍诈书诓韩馥

第二十三回 袁绍诈书诓韩馥


  联军散伙之后,诸侯各自朝着自己的领地返程。

  如今的天下,自己手里有粮有兵有地盘,那才是硬道理,其他的一切都是虚的。没地盘的,地盘小的,也都在努力寻找和扩张自己的根据地。

  孙坚是最早离开联军驻地的,一路向着老家长沙进发。

  从洛阳奔长沙,按正常路线行走的话,肯定是要路过荆州的,而袁绍写给荆州刺史刘表的书信,此刻已经抢先送到了他的手中。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这个地方嘛,差不多是现今的山东济宁一带。

  同时,这刘表也跟刘备、刘焉、刘虞一样,都有个汉室宗亲的荣誉头衔。

  刘表年轻时候,有着党人的身份,喜欢舞文弄墨,写写锦绣文章,因此,他结交了七个志趣相投的党人名士,号称“江夏八俊”。

  除了刘表之外,剩下七个人分别是:汝南陈翔,南阳岑桎,鲁国孔昱,渤海范康,山阳檀敖,以及同郡的张俭和范滂。

  这七位仁兄俊不俊不知道,因为在后文中貌似都没有出现过。

  通过正史粗略观看可以得知,这几位都是些自命清高、坐而论道的名士,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做一方大吏未尝不可。但在如今的乱世,这样的人,怕是只能做些会计、助理之类的小职务了。

  一个拥有着优秀工作能力的人,未必有破釜沉舟的创业精神。一个能当好副总的人,未必能胜任董事长的位置。一个政客,在这个乱世,未必赶得上一个莽夫。

  袁本初一家四世三公,在朝廷里面混的是再熟不过了,对于朝廷中的种种套路,用的也是炉火纯青,若是搞政权斗争,恐怕刘备、曹操、孙坚他们哥仨捆在一起,都赶不上袁绍自己。

  前文写过,袁绍先是怂恿何进杀尽宦官,接着又撺掇外兵入京,这两个计划,最后很大程度上都获得了成功。

  成功之后,袁绍所设想的局面,本来是皇帝将失去宦官集团这个最后的依仗,同时外戚势力将被外来军阀逐渐冲垮,最后的获利者,将会是袁绍所处的士族集团。

  可是,袁绍没想到何进竟然跟十常侍拼了个同归于尽,而外来的董卓,他的所作所为,又完全超出了袁绍所能想象的极限。

  董卓这个胖子,他根本不按套路出牌,进入京都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强盗手段,以刑立威,以杀禁言,所有反对他的人,别管你名气多大,影响力多大,只要不顺着董卓,轻者丢官,重者砍头。

  要是把董卓换成其他人,哪怕是梁冀、何进这样的权臣,他们想要给人定罪,或是动手杀人的时候,都必定会仔细斟酌一番,好好想想那些背后支持他的士族门阀,跟他目前要对付的人有没有什么交集,这个人所在的门阀,跟其他士族门阀,是否有什么难以言说的联系,自己动手之后,会面临多大的反扑,受到多坏的评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由于士族门阀掌握着天下大半的人力、物力资源,所以绝大部分人,都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没人敢像董卓这样,手里捏着皇帝以后,就开始上灭三公,下杀百姓,直接对全天下开战。

  董卓又是哪来的这么大脾气?

  因为他的依仗,跟别人都不一样,他所依仗的,是麾下精锐的凉州兵,是他唯一相信的绝对武力。

  其他人,可能需要士族提供钱粮物资。

  董卓不用,他要是缺啥少啥了,就直接让士兵出去抢,他不在意名声,不在意其他人的评价。

  其他人,或许需要士族门阀内的优秀人才。

  董卓不用,他捏住了皇帝之后,直接假传圣旨,召集各路名士来上班。

  你敢不来?董胖子杀你全家信不信?

  当然,这些来上班的士族,可能对董卓半丝忠诚都没有,但董卓不需要你的心,他只需要你的人。

  最终,董卓的一系列做法,终于导致朝廷在地方大吏的心里,彻底失去了威信,世整个大汉,走向了分崩离析的不归路。

  但是,回过头来看,最初促成这个局面的,其实就是撺掇何进杀宦官、引外兵的袁绍。

  若是十常侍不死,必将调集一切力量拱卫皇权,因为这是他们权力的来源。

  若是何进不死,京城兵马就不会群龙无首,董卓就未必敢兵发洛阳,直捣皇宫,闹成如今这样天下大乱的局面。

  在这样的形势下,坐而论道的学者,未必强过杀伐果断的莽夫。

  若是让刘表那几位好哥们出任一方领主,他们或许能把治下管理的井井有序,但却无法抵挡其他领主的进攻,因为他们从小学的玩意,跟攻城掠地委实挨不上边。

  我想,这就是江夏八俊中的七俊,在三国演义中毫无名气的原因吧。

  剩下这一俊刘表,看到继续玩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是不成了,于是扔下了诗经,捧起了兵书,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乱世诸侯。

  为了确立、巩固自己在荆州的统治地位,刘表招揽了荆州望族中的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前来辅佐自己。

  若是没有这些士族的支持,刘表初来荆州时,单凭着无能朝廷的一道圣旨,他这位光杆刺史,能不能顺利上任都难说。

  如今已经掌握了荆州大权的刘表,接到袁绍的书信之后,当即决定出兵。一来是刘表和袁绍关系确实不错,二来么,传国玉玺啊!这玩意谁不稀罕?

  于是刘表命蒯越、蔡瑁率兵一万,截击孙坚。

  等到孙坚部队抵达荆州时,蒯越已经摆开阵势,堵住了大路。

  孙坚出阵问道:“蒯越,你带着部队堵着路干什么?咋地?想收过道费?”

  蒯越冷哼一声:“少扯没用的,我家主公都听袁绍写信说了,说你在洛阳找到了传国玉玺,然后不但没有上交,还偷偷的藏了起来。

  你身为汉室臣子,竟敢藏匿国之重器,还好意思问我为什么堵你?我劝你识趣一点,快快把国宝交出来,不要自找难看。”

  孙坚一听,大怒道:“我给你脸了是不是?你算干什么吃的?敢跟我这么说话?!”

  孙坚话音未落,一边黄盖早就耐不住劲了,挥舞鉄鞭,策马冲出。

  蒯越身后闪出蔡瑁,挥舞大刀,迎向黄盖。

  俩人打了没几个回合,蔡瑁就已左支右绌,刀法散乱。黄盖瞅见破绽,挥动鉄鞭搂头盖顶的砸了下来,蔡瑁吓得急忙向后躲闪,却还是没能完全闪开,这一鞭,正砸在了他的护心镜上。

  蔡瑁眼见护心镜被砸碎,吓的慌忙向回逃窜,孙坚在后面一挥手中古锭刀,率领部下趁势掩杀,一路追击,直杀过了蒯越封堵的路口。

  这时,忽然听对面山后传来一阵鼓声,鼓声之中,又一支部队杀了出来,为首的那位,正是荆州刺史刘表。

  这刘表既是荆州刺史,又是汉室宗亲,身份比孙坚这个农家子弟可要高上不少,孙坚在马上微微施礼,说道:“景升,你为什么偏听袁绍一面之词,威逼我这老邻居呢?”

  刘表跟袁绍的关系,那是相当到位了,他自然是信刘表而不信孙坚,开口就是厉声斥责道:“少在我面前耍花腔!孙文台,你私藏玉玺,是想造反么?”

  孙坚分辨道:“在洛阳的时候我就发过重誓,我要是真拿了玉玺,日后必定死于刀箭之下。”

  刘表一捻胡须,说道:“我才不听你那一套,你要是想让我相信你没拿玉玺,除非把你随军的行李都打开,让我仔细搜查一番。”

  孙坚大怒,用刀指着刘表骂道:“你们一个个的,真是给脸不要脸啊,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敢在我面前这么嚣张!”

  孙坚把刀一挥,就要攻击刘表,刘表一看孙坚进军,带领部下急忙后撤,孙坚此刻是怒火攻心,一马当先,紧追不舍。

  孙坚追了还没有半里地,忽然听见道路左边的山麓之后,响起几声号炮,一路伏兵呼啸杀出。

  刘表本部也调转马头,回击孙坚。

  背后,刚才被杀败的蒯越、蔡瑁部队,也一同夹击过来,把孙坚部队团团围住。

  孙坚等人大叫不好,中了敌人的埋伏了。

  好在孙坚这次去参加联盟会战,所带的部下都是些骁勇悍战之辈。

  虽然眼下三面受敌,众人却是临危不乱,在孙坚的指挥号令下,在黄盖、程普、韩当仨人的拼命死战下,孙坚他们还是成功的带领着部分残余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长沙。

  从这以后,孙坚和刘表这仇口,算是彻底结下了。

  ………………

  袁绍离开洛阳之后,驻扎在了河内地区,他因为缺少富饶的根据地,一直粮草都有些供应不上,全靠着冀州牧韩馥送粮吃。

  袁绍的一个谋士逢纪就有些不开心了,对袁绍说道:“主公,大丈夫纵横天下,哪能没有个正经根据地?哪能天天等着别人送粮吃?冀州那地方钱粮富饶,韩馥根本就不配拥有这么好的领地,咱为啥不干脆把冀州拿下,何必天天等着别人送粮来?”

  袁绍点头答应道:“我也是这么想,可是一时间没想到太好的办法夺取冀州,如果强攻硬打,冀州城池坚固,兵士众多,怕是会损失惨重。”

  韩馥送给袁绍的粮食,肯定不能少了,可是到了最后,他不但没能交好袁绍,反倒让对方惦记起自己的领地来,真是正了八经的“斗米恩,升米仇”。

  逢纪说道:“主公,咱们可以暗中派人联络公孙瓒,公孙瓒现在的粮草也不富裕,咱们跟他约定共同进攻冀州,打下来之后平分好处,公孙瓒没事就乐意打仗,到时候肯定会发兵。韩馥那老小子啥也不是,一准得吓个半死,咱们再暗中向他示好一番,他必然会请主公你入主冀州,共同抵御公孙瓒,到了那时候,冀州还不是手到擒来?”

  袁绍听了之后,细细琢磨一番,发现这果然是条妙计,心中大喜,连忙派人联络公孙瓒,约定夹攻冀州,平分地盘。

  公孙瓒接到信之后,心里比袁绍还高兴,随即就召集部下全军出动,兵逼冀州。

  公孙瓒这人,在诸多影视作品、游戏里的表现都不咋地,

  他的部下里,谋士基本没有,战将也全都没什么名气,所以在打虎牢关的时候,别人都派遣了手下的部将迎战吕布,公孙瓒却只能自己上去硬刚。

  公孙瓒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乱世雄主,但却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一个真真正正的战斗狂人。

  董卓在凉州边塞与羌人战斗多年,打造出了一个战力强悍的凉州军团。而公孙瓒所在的幽州,同样是地处边境,经常和鲜卑、乌桓进行战斗。

  要知道,董卓那么狼性的人,在面对羌人的时候,还知道刚柔并济,除了战斗之外,也会用些笼络人心的手段。

  可公孙瓒这货,根本就不屑使用怀柔那一套,他面对外族的时候,就是一句话,干就完了。

  而且公孙瓒遇到外敌的时候,杀起来那叫一个狠,每次听到外敌入侵的消息,公孙瓒马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好像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来了一般,动不动就不眠不休的跟人从白天打到晚上,打到后来,外族一瞅着公孙瓒的旗号就直迷糊,再不敢轻易入关侵犯。

  这么一位主,忽然发现自己充满战意的眼神不仅可以望向塞外,还可以看向国内的时候,将会爆发出多么强烈的战斗欲望?

  所以说,袁绍这封信仿佛一团火焰,将公孙瓒从内至外,彻彻底底的点燃了。

  袁绍也没光顾着点燃公孙瓒,在此同时,他也另外写了一封信,派人交给了冀州牧韩馥,告诉他公孙瓒即将来犯的消息。

  这封信,就可谓是一盆冰水了,把韩馥浇了个透心凉。

  韩馥早就听说过公孙瓒的赫赫凶名,一见到袁绍的书信,立马就慌了神,连忙找到了帐下的谋士荀谌、辛评商议对策。

  辛评说道:“公孙瓒一直混在幽州那么个穷地方,眼下天下大乱,他终于有了进击中原的机会,这刀子肯定是磨的飞快。”

  韩馥答应道:“没错,公孙瓒残忍好杀,我听不少人都说起过。”

  辛评又说道:“大人,您别忘了,公孙瓒还有刘备那个老同学呢,刘备您还记得吧?他和他的俩老弟,那可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先斩华雄,后败吕布的狠人啊。”

  韩馥本来就满面愁容,听完辛评的一番分析,脸色更苦了几分,问道:“那你们觉得怎么办才好呢?”

  辛评答道:“袁本初手下兵士雄壮,名将极多,而且他提前报信给您,可见,他还念着你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依我看,大人您不如把袁绍请来,和您共同治理冀州,袁绍必定会深感大人恩情,尽心帮助辅佐您,到那时候,咱们还用怕公孙瓒么?”

  韩馥听了辛评的话,沉吟不语,他虽然性子懦弱了点,但请人一起掌管冀州,把自己的权力如此轻易的分给别人,他也会犹豫的。

  一边荀谌见了韩馥的犹豫模样,也开口说道:“大人,您自己想想,论宽厚仁义,吸引各路人才的魅力,您比得上袁绍么?”

  “比不上。”

  “论征战杀伐,运筹帷幄,统帅三军的能力,您比得上袁绍么?”

  “比不上。”

  “论家世高贵,施恩天下,门吏众多这方面,您又比得上袁绍么?”

  “比不上。”

  荀谌点头道:“这就是了,大人,您各个方面都不如袁绍,一旦袁绍和公孙瓒联手,共同攻打冀州,大人您还有活路么?

  就像辛评说的,袁绍还记着和大人的老交情,咱要是把他请来,他必定会感激大人的恩德,到了那时,公孙瓒又有多大的能耐,敢来进攻由您和袁绍共同防守的冀州?”

  这两位谋士也真对得起韩馥,俩人都没有帮韩馥研究怎么对抗公孙瓒,而是都把目光投向了派人来报信的袁绍,让韩馥请求袁绍的支援,让韩馥把自己的领地跟人分享。

  尤其是荀谌后来那几句话,要是换个脾气差点的,像董卓那样的主公,不早就一个巴掌给他拍墙上了。(注)

  我啥都比不上袁绍?那你还在我这混啥?我让你来给我出主意,我让你损我来了?

  不过这韩馥啊,真是个没远见,没主意的,被这二位生生的劝服了,立马命令部下关纯去请袁绍来冀州。

  关纯接到了韩馥的命令,就觉得这事不大对劲,连忙找到了他的好哥们耿武商议此事,耿武一听,让袁绍带着部队来冀州?这不是扯淡么?

  他连忙带着一帮官员找到韩馥,对他说道:“大人,咱们冀州虽然没有什么名将猛士,但却有百万男儿,号令一声,全都可以拿起刀子为您砍人。咱们的粮食,就算再吃上十年都没有任何问题,咱们这才是兵精粮足啊!

  袁绍他们却是连点隔夜粮都没有,就算他兵士雄壮,就算他将士威武,没粮能顶个屁用?他的士兵难道会饿着肚子给他卖命?说白了,这货就是个穷逼,他要想继续混下去,还不是得看咱们的脸色,仰咱们的鼻息。

  袁绍就好比咱们手上的一个小婴儿,只要咱们把手一翻,断了他的奶,他就只有死路一条,咱们有必要请他来跟您共同主政么?袁绍进了冀州,就好像当初的董卓进了洛阳,到了那时候,咱们再想治住他可就难了啊!”

  听完耿武的话,韩馥是直摇脑袋:“我本来就是靠着袁家的提携,才一步步的混到了今天这个位置,本初和我是老朋友,你怎么能拿他跟董卓比?

  而且,我的才能又的确不如本初,请他来共同主政又有什么错?古人不是常说要‘择贤而让’么?你们这是嫉妒本初吧?”

  由韩馥这番话,咱们能够感觉出来,这个英明君主啊,他们会在谋士提供的计划谋略之中,选择出一条自己认为最有利的来执行。

  而像韩馥、何进这样的废物领袖,他们一旦有了决定,甭管这决定是多么的昏聩,多么的荒唐,他们都会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任何不同意见,他们都会拿出自己的一套理论反驳回去。

  对此,我很想对那些真正聪颖的谋士们,送上一句最近很流行的话:“你永远不要试图战胜一个傻逼,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拖到和他一个水平,然后再用他丰富的傻逼理论打败你……

  耿武现在就成了一位被打败的选手,他听完韩馥振振有词的一番理论之后,望天长叹道:“韩馥的脑袋被驴踢了,冀州完了。”

  于是,耿武、关纯带头辞官不干了,还有三十多名大小官员,也觉得袁绍一旦入主冀州,必定会拿他们这些老人动手,于是也跟着一起辞官了。

  其他辞官的人,都收拾了行李,带着家眷返乡了,只有关纯和耿武带着武器,在城门附近找了个地方,秘密的埋伏了起来。

  等到袁绍带着部队入城的时候,关纯、耿武拔刀跳出,冲向袁绍,打算做了他,结果二人还没等靠近袁绍,就被袁绍部将颜良、文丑分别砍死了,当真是可怜,可叹!

  袁绍入驻冀州之后,立马让手下的文臣田丰、沮授、逢纪、许攸等人尽数瓜分了原本属于韩馥的权柄,韩馥瞬间就成了一个社会闲散人员。

  韩馥无比的懊恼悔恨,但此刻的他,又敢有什么不满呢?他要是敢闹事,只怕颜良、文丑砍起他来,会比砍关、耿二人还要利索。

  韩馥自知自己继续在冀州停留下去,迟早会被袁绍弄死,于是找了个时机,一个人悄悄的离开了冀州,逃往陈留投奔太守张邈去了。

  韩馥怕自己逃跑的事,走漏了风声被袁绍知道,外逃的时候连家眷都没敢带,从一个州牧,混成了孤家寡人。

  注:正史记载荀谌并非韩馥的谋士,而是袁绍的说客,他那段三个比不上的话,是网上找来的,不存在于演义和正史中,我觉得有趣就插进了文中。


  (https://www.daowx.cc/bqge180992/919289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