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美洲之皇 > 第64章金城印象(上)

第64章金城印象(上)


  长安,太极宫,李二心烦意乱的翻看着百骑给他打探来的有关李承宗的李汉的基本国力和军力的报告,心里一个劲儿犯嘀咕,臭小子好厉害,竟然能不依孔孟就能走出另一条道来,不过臭小子你可不知道你已经被儒门列为蛮夷之君了,自己是天子,臭小子称帝了却不称自己是天子,而是道子,这就新鲜了啊

  “观音婢,你瞧,这是百骑费了好大劲儿从咱们那位好侄子那里弄出来的世界地图,为了这张地图,百骑损失了不少人手“李二一脸感慨的向自己的媳妇儿炫耀,”二哥,这这是我们大唐???这也太小了吧?还有承宗的汉国如此之大??都快跟上三个大唐了还有这天竺,波斯,东罗马,咦,东罗马是哪里?“长孙皇后瞧了之后也是大为感兴趣,”感情咱们这天下之中的大唐才这么大啊,可笑这么小的地方有人就以为这就是全天下了“李二的话语指的谁那就不用说了

  李二得到了这份地图之后,视若珍宝,丫呼呼这自己攻灭了东突厥汗国,高句丽也在李汉的铁蹄下灰飞烟灭,李汉那边实在不好啃,李二一时间颇有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有了这地图自己扩张的野心就有了目标,吐蕃,西突厥,南诏,哼哼哼,那臭小子能纵横四海,那朕也不能示弱,可不能堕了天可汗的威名

  李承宗和他的李汉王朝在这个时空凭借着强悍的军力第一次迫使自认汉人正统的李唐王朝的君主和大臣们开始审视他们一直秉承的华夏中心论,自古以来中国就把自己当做唯一的文明世界,将境内外的其他民族称之为蛮戎夷狄,一律给加上虫犬类的标记,意在表明他们不是人,至少不是和自己一样的人“。这种东亚所特有的国际秩序,其总的关系就是以-中华帝国为中心,周围-夷狄各国接受册封(授予外交文书,承认其地位),后者向前者朝贡,前者羁糜(牵制)后者“这种关系,在渊源上是中华帝国内部皇帝与诸侯的上下关系在华夏皇帝同夷狄君主之间关系上的投影,而且来自结合儒教王道思想而设想出来的独特的国际秩序观念。因此,它虽然是若干国家的联合体制,但其中各国相互之间并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完全由对-中华帝国的直接关系系规定的一元化上下秩序构成的。

  对中原王朝来说,中国并不是亚洲或远东的一部分,而是体现文明本身的中心王国。这种华夷秩序的世界观念由来已久,从殷周时代,一种从中央到周边无限放射的天下概念已经初步形成,随着秦汉王朝的大一统,华夷秩序的世界观念逐步深人人心,而且夷与夏是可以互换的,因此,自先秦以来,入主中原的民族所建立的王朝都会以天下之中自居并服从儒家道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就是极好的例子,那种中原王朝以自我为中心向周边放射的世界想象遂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意识,这样一个世界要是发生撼动与转变,当然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

  李承宗所在的这个时空,在武王伐纣一千七百年之后,终于有人打破了这个循环,一对穿越小夫妻,不得不说他们运气实在太好了,终于在儒家勾勒的体系之外发展出来了属于他们的东西,一个有别于李唐代表的大陆华夏汉人文明的汉人海洋文明

  李唐在与李汉较量了多次之后,李唐的皇帝李二和不少的有识之士敏锐的发觉了他们不是李汉的对手,面对这样一个同样由汉人建立的异类,李唐的士族门阀精英们竟然有些束手无策,该怎么面对已经发展起来的李汉,就成了李唐皇帝和精英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二在比较了许多方面之后,惊讶的发现自己统治的大唐也就是在人口还有文化上能超过臭小子的李汉了,其他的各方面他全面落后啊

  “陛下,皇后娘娘的病,哎,拖不得了,请恕老臣直言,咱们大唐除了药王孙真人之外无能能治,可孙真人眼下远在金城,海那边名医甚多,若是能请一二汉国名医与孙真人同归长安,娘娘尚有痊愈的希望“白发苍苍的御医在给长孙皇后诊脉之后连连摇头,长孙的病已经很严重了

  李二听了如遭雷击,老御医的话简直就是宣了长孙的死刑这可怎么办?该死的孙老头你没事跑金城那边作甚?对了,孙老头是道门里的医家的总瓢把子,人家在那边地位地位远比在大唐要高

  李二找来了长孙无忌跟他商量咋给长孙皇后治病的事儿,两个人商量了半天,也没拿出更好的主意来,人家根本不承认是你的属国,大唐皇帝的旨意不好使,下旨这一条就首先被pass了,那用私人身份去请如何?在联系了李汉派驻长安的代表处之后,得知李汉那边确实名医不少,但那边医生地位极高,就算李承宗生病了也是前去就诊,就诊啊,是去医生那里接受治疗;就医,李二和长孙无忌听了之后气的骂娘,若是在大唐,哪个医生敢有此傲气,不砍你狗头才怪,都是李承宗那个臭小子惯的

  就在李二和长孙无忌生气的时候,长安代表处得到金城方面的指示,想让金城方面派医生来治病,不是不可以,问题是长孙皇后的病,嘿嘿嘿,就算他们来了也治不好,因为啊,长安这边比金城那边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那边的道士医学家们都在研究玩人体解剖,连血型,无菌病房都给搞出来了,长安这边提供不了,金城那边也不可能送过来这么精密的医疗设备,所以啊想治病就自己去金城好了

  李二和长孙无忌在暴怒摔了不少值钱的家伙事儿,平静下来之后,君臣两人对望,发现一点办法也没有,长孙皇后的病又拖不得,这可咋办啊

  除了长孙皇后之外,还有一个人也让李二很是揪心,那就是他的左膀右臂的杜如晦(原时空老杜早就挂了,可是在本时空老杜还顽强的活着),杜如晦也病入膏肓了,老杜自然是不想死的,他才四十四好不好,他在打听到海对面的金城名医扎堆之后,而且那边医疗条件比长安要很多,再加上老杜对飞快崛起的李汉很是好奇,他就打算去趟金城,一方面治病,另一方面也为李二探查下真实的李汉,之前的唐俭于志宁他们的记述老杜认为不能全信,就拿于志宁的报告来说,通篇无一句好话,还说人家不久就灭亡呢,结果怎么样,人家不费吹灰之力灭了半岛三国,强横一时的高句丽变成了尘埃,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

  正好此时有消息传来,孙思邈孙真人从那边回长安了,李二和长孙无忌赶紧把孙思邈孙真人请来,请他为长孙皇后顺便也给老杜瞧瞧病,孙真人瞧了了之后,连连摇头,没有金城那边完善的医疗设备,他完全没有治愈二人的把握,李二问是什么样的医疗设备,他就不信偌大的大唐弄不到,孙真人笑了笑说是在大唐还真就没有,李二和长孙无忌直接就傻眼了。

  孙思邈说若是去了金城,在那边修养治疗一段时间,长孙皇后和老杜的病虽然治愈希望不大,但是至少能控制住病情,在听到这里之后,李二狠下一条心,为了他心爱的女人,也为了他的智囊,李二决定把他们全送到金城去,他不信李承宗在见了二婶之后,会不管

  既是为了给长孙皇后和老杜治病,也是为了掌握李汉美洲那边的第一手资料,李二派出了自李唐开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外交使团前往金城,尽管有孔颖达,于志宁等腐儒抵制和反对,但是在李二的一句你们行你们来给朕的女人和大臣把病治好了,不行你们就别bb,不然别怪老子发狠宰了你们,再加上长孙无忌还有房玄龄的大力支持,这个奇怪的使团终于走出了长安,沿着黄河一路东行,在抵达齐鲁之后,又在青岛换乘海船,摊上了漫漫的东去路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今天下,一海权争兢剧烈之场耳。古称有海防而无海战,今寰球既达,不能长驱远海,即无能控扼近洋。……盖海权者,我所固有之物也,彼虽束我,焉能禁我之治海军?”在远去美洲的大海船之上,李唐使团的头面人物聚集一室,在这里听杜如晦念诵李承宗搞出来的《海权论》,“对面的汉皇果然是天纵奇才,厉害啊,厉害!”

  就连长孙皇后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个侄子不亚于她的夫君,起码人家现在是海洋之王了不是?

  “娘娘,杜大人,前面就是金城,我们到汉国的西京了“随行人员激动的喊道,长孙皇后和杜如晦一瞧可不是嘛,眼前是一片繁忙的场景,数不清的船进进出出,好一个繁华的海城啊

  由于李唐使团的规格有点高,皇后和宰相亲自到访,所以本着对等的原则,杨倩和裴矩亲自前往码头迎接,在寒暄了一阵之后,李唐使团被接入金城城区,在进城之后,长孙皇后和老杜感觉到了不同于长安的城市氛围,这里没有什么坊市之分金城大道上不断有驮马往来,载负商货以及其他东西,大路很宽,就算20人并排骑行,谁也不妨碍谁,而且铺以大石头(长孙皇后和老杜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水泥板“)。

  关于金城的街道,杜如晦在他的日记里是这样描写的:汉国西京有长街曰长安街,其若我大唐长安朱雀街,道广近廿丈,中为马车,左道为行人,右道为人马行,此外左右二丈许杂植花木处,碧荫绿草,与红花白几相映,花木外左右又为马车道,马车道内近人家初,铺石丈许为人行道,又植花木荫之,全道凡花木二行,道路七行,道用木填,涂之以油,洁净光滑其广洁妙丽,诚足夸炫诸国矣。老杜觉得李汉的长安街比长安的朱雀大街还要好,还要棒。

  在长孙皇后还有老杜眼里,金城已经变成了可以堪比长安的存在


  (https://www.daowx.cc/bqge197991/1024744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