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大汉好男儿 > 第一三六章 开源(四)

第一三六章 开源(四)


  桑丽华是个好心肠的人,看到有这么多的流民乞丐在要饭吃,便反身上没有吃完的干饭给了他们。没想到又拥上来更多的人,“行行好吧,夫人,给我一点吃的吧。”

  常惠连忙拉开了她,“这么多的人,你一个人救不过来的。快走吧。”

  张三走了一程,问道:“常哥,你说的鼎在哪儿呢?我怎么没有见到?”

  这小子,居然还记得自己跟他提过的鼎,看来这还真的不能随便许诺的,无论他是什么人。

  常惠答道:“我倒是想带你去看看那大鼎,只是那鼎是在皇宫里的,就咱们这身份啊,进不去的。”

  张三一听,那鼎还在皇宫之中,便打消了此念头,道:“我们还是先去市场上转转吧!”

  由于不识路,又没有导航可用,常惠便向路边一位店主问道:“大哥,我们是从太原郡来的,请问一下,去市场怎么走啊?”

  那店家抬头看了一眼常惠三人,答道:“长安城这么大,光是市场就有九个,大的有七市,分别是西市、柳市、东市、孝里市、直市(因物价无二,故以“直市”为名)、交门市、交道亭市。我不知道你们是想要去干什么,也不知道你到底要去哪一个市场,还真的没法给你指路。”

  原来长安城依靠水陆交通的便利与全国其它著名城市,如洛阳、邯郸、临淄、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商业城市,长安的商业区就有九市之多。

  常惠连忙补充道:“不好意思,我们初来乍到,没有搞清楚。我们是想打听一下,那个最大的做绸缎生意的市场在哪儿?”

  那店家一听,道:“你们要打听做绸缎生意的啊,那得上东市。那市场里卖布匹的商家最多了。”

  常惠又问道:“从这儿去东市又要如何走?”

  那店家答道:“去东市啊,得先往西边走,到了安门大街,就可以看到北宫了。从北宫再往北走,下一路口就是藁街,藁街又有‘蛮夷邸’之称,是外国或少数民族使节的住处。从藁街再往西走个几百步,就到了东市了。”

  常惠谢过店家之后,便依着他所说的,一路走到了藁街。自从张骞西行后,横贯欧洲和东亚的“丝稠之路”逐渐畅通。外国贡使和商人络绎不绝地来到长安。他们带来自己的特产,换取中国的货物,这些人都住在长安藁街的蛮夷邸。蛮夷邸归属大鸿胪掌管。

  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这汉武帝把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叫藁街,或许与“藁人”一词有关。“藁人”又称稻草人,汉朝以自己为天下的中心,故连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叫藁街,这与如今的现代社会那一帮崇洋媚外的假中国人相比,真的有天壤之别。

  藁街过去,便是东市了。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东市平面皆为方形。三面建有围墙,叫“阗”,其门称为“A”。市内有十字形通道,叫作“隧”。隧两侧是“列肆”,即陈列商品的建筑物。肆分别成行,井然有序。

  市肆又是行刑之处。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身穿朝衣被斩于东市,父母妻子同产(同母兄弟)无少长皆弃市。后来,后来“东市朝衣”便成为典故,专指大臣之被杀戮。放肆也成为一句骂人的口语。从汉朝到清朝的二千多年里,处决犯人大都选在市场口。

  闲话少说,且说常惠进入东市,看到列肆的后面,挨着市墙,建有堆放货物的店,叫做“邸舍”,就是周朝的“廛”。商人们只要是在市中营业的,都要登记入册,叫作“市籍”。取得市籍的人,得向官府缴纳“市租”。市的管理机构设在市场的“旗亭”(也叫“市楼”)上。

  东市的商品在西汉已经十分丰富的了,分为八个大区。常惠一路走过去,有农产品区,里面有粮食、新鲜蔬菜、干菜等;有林产品区,里面有各种木材、竹竿、木柴、水果、干果等;有畜产品区,里面买卖牛、羊、猪肉、牛皮、羊皮、猪皮、牲畜的角和筋;有渔业产品区,有鲜鱼、大干鱼、小杂鱼;还有工具区,如牛车、轺车、铜器、铁器、木器等;有矿产品区,如作坊中常用的丹砂等。在东市的尽头左边是农副业产品区,有豆酱、浆(酸性饮料)、帛、絮(丝棉)、毛织品、狐皮等;右边则是奴婢买卖的地方。

  常惠选了一家最大的绸缎铺走了进去。店小二殷勤地上前问道:“客官,你想要买些什么?我们店里有上好的帛、绢、素,都是一等一的好货。”

  常惠上前仔细看了一下店里丝绸的质量,这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店里的丝绸的质量跟自己作坊生产出来的并无二样。于是便问道:“你们掌柜的在吗?我想跟他谈一笔大的生意。”

  那店小二一听,连忙朝里面喊道:“杨掌柜,外面有客人找你!”

  那杨掌柜一听,从里面出来了。此人个子有点瘦,身着绸缎,两眼炯炯有神,显得十分精明。他看了常惠三人一眼,问道:“谁找我?”

  常惠便自我介绍道:“杨掌柜,我叫常惠,太原郡来的,想跟您做笔大生意。”

  杨掌柜一听,便客气地道:“哦,原来是常掌柜的啊,快,里面请。”

  常惠三人便跟了进去,到里面屋子里坐下。

  杨掌柜叫下人上了茶,问道:“不知道常掌柜想要与我谈一笔什么大生意?”

  常惠问道:“杨掌柜,你们店里的绸缎都是从齐地过来的吧?”

  那杨掌柜有些惊讶,“这你是怎么知道的?”

  常惠答道:“我们以前是同行,也是从齐地进货的,所以对于那些作坊都是熟悉的。”。

  杨掌柜问道:“既然我们以前是同行,那你今日又打算和我谈什么生意?”

  常惠取出随身携带的自家作坊生产的几截样品道:“杨掌柜请看看,这是我家作坊刚出来的样品。我现在不从齐地进货了,而是在太原郡自己开了一家作坊。要是杨掌柜觉得我们的质量还行的话,我们就可以合作。”


  (https://www.daowx.cc/bqge234950/138535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