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大汉好男儿 > 第三十七章 种马令(二)

第三十七章 种马令(二)


  大臣们听完车令出事的经过,一个个气愤填胸。

  “杀我汉使,便是向我大汉宣战!陛下,向大宛国宣战吧!”

  “陛下,我们不能让车令的鲜血白流!血债要用血来还!”

  将军们纷纷上前请战。

  汉武帝自从公元前141年登基以来,三十多年的时间内,汉军一向纵横天下。曾经大败匈奴、南破闽越、南越、东灭卫氏朝鲜,西破楼兰,所向披靡,何曾受到过如此奇耻大辱?他把目光投向了丞相石庆。“丞相,你的意思呢?”

  石庆出列道:“大宛国杀我汉使、掠我财物,蔑视天子威严,是可忍孰不可忍!臣以为,若不给予教训,西域诸国必将群起而仿之,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丝绸之路就断了!臣主张发兵讨伐!”

  “好!既然丞相也认为应发兵讨伐,扬我大汉国威,那朕就定了。诸位爱卿,你们都议一议,谁可为帅?”刘彻问道。

  大汉兵强马壮,率军出战可是一个立功封侯的大好机会。

  曾经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第一个站出来道:“禀陛下,大宛虽说号称是西域五大强国之一,但依臣看,他们兵力虚弱,武器也不精良。只要以强弓劲弩射击他们,就可全部俘虏其军队。臣愿领三千精兵,便可大败大宛。”

  “你说三千精兵便可大败大宛?”汉武帝有些不太相信。

  “是的。浞野侯率七百骑兵便俘获楼兰王,臣愿领三千精兵,便可将大宛国王捉来。”姚定汉夸下海口道。

  “浞野侯,此事你怎么看?”汉武帝刘彻问赵破奴道。

  “禀陛下,上一回臣率七百骑兵便俘获楼兰王,那是臣出的奇兵,臣的身后还有二万大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宛国比楼兰国还要远,还要大,光是三千精兵恐怕不够。如果让我领兵,还得有二万步兵作后盾。”赵破奴说道。

  刘彻听了赵破奴这么一说,顿时心中有数了。二年前,大将军卫青去世了,现在他手头的大将也就是赵破奴了,他不能动,得留着他对付匈奴的。既然大宛国这么好打,那就派自己最疼爱的妃子李夫人的二哥李广利去好了。李夫一心想给她二哥李广利封侯的,可是他寸功未立,给他封侯不能服众啊。如今正是一个可以让他立功封侯的大好机会,不能随便给别人了。

  想到这儿,他心中有数了,他要把李广利培养成第二个卫青。“这样吧,朕决定派遣太原郡太守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调发属国六千骑兵及各郡国不轨刑徒三万人,讨伐大宛,取回种马。你们觉得呢?”

  大臣们面面相觑,原来皇上决定迎合李夫人的心意,是想要给他哥哥一个立功封侯的好机会。

  太子刘据站出来道:“父皇,这统兵打仗,非同儿戏。李郡守从未领兵作过战。父皇却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他,儿臣认为不妥。”

  刘彻没想到太子如此不识趣,脸有不悦。

  赵破奴见状,便出列上奏道:“陛下,臣也觉得李郡守从未领兵作过战,还得有得力之人从旁协助才行。臣愿往。”

  刘彻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道:“不,你还得给朕守住北边的大门,防止匈奴人的袭击。协同贰师将军的人选,各位爱卿再议议看。”

  丞相石庆一听,便出列奏道:“陛下,臣举荐浩侯王恢,可担此重任。浩侯王恢,对西域诸国十分熟悉,又有作战经验,有他从旁协助,准能取胜。”

  浩侯王恢,曾为中郎将,屡出使西域。当时楼兰等国屡次断绝汉使的后勤补给供应,或者攻击、打劫汉使,王恢就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就令王恢协助赵破奴攻打车师,掳获了车师王。他正是凭借此军功封为浩侯的。赵破奴攻打楼兰,也正是他领兵二万在后压阵。有了他的从旁协助,又有六千精骑兵,征服一个小小的大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刘彻点了点头,“浩侯,你可愿往?”

  皇上点了将,浩侯王恢马上出列道:“臣愿往。”

  霍光出列举荐道:“陛下,中郎将赵始成,执法严厉,可为随行军正(汉代军正是军事法官,职权很大,除将军有罪要报告皇帝处置外,二千石以下军官犯军法,不待请示,可直接由军正按军法处置。)。”

  刘彻点头应了,“准。拟旨。诏令太原郡太守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中郎将赵始成为军正、浩侯王恢为长史、李哆为都尉,共同协佐贰师将军。调发属国六千骑兵及各边郡不轨刑徒、驻军三万人,讨伐大宛,取回大宛种马。”

  赵破奴这会儿放心了,道:“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大臣们一看,也纷纷出来附和道。

  太子刘据一看朝中这么多的大臣都赞同让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西征大宛,也只好随大势,“儿臣附议。”

  刘彻便满意地笑了。

  霍光马上开始书写诏令,以八百里快递分发下去。

  朝廷的旨令一到,各边郡也纷纷行动起来了。刚好常惠他们负责的长城也顺利竣工验收,李广利便派人在闲下来的刑徒当中挑选身强力壮的编入军中,准备讨伐大宛。

  常惠率领他们燧的人也搬进了新建的坞中,正在组织他们学习背诵《塞上烽火品约》。《塞上烽火品约》是繁峙要塞(即“鄣”)共同订立的联防公约,是每一个烽燧官兵都应熟悉并知晓的条文。如果不能熟悉其中的条文,被上级抽查到了,是要扣减薪资的。

  “《塞上烽火品约》第九条是怎么规定的?”常惠问张三道。

  张三摸了一下脑袋,答道:“《塞上烽火品约》第九条啊,‘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燔薪者,旁亭可举烽、燔薪,以次和如品’。是说如果匈奴人攻来,守要塞者来不及燃薪,或被围困而无法燃薪,邻近的烽火台有义务点燃自己的薪火。”

  常惠点了点头,通过这几个月来晚上的学习,张三已经进步很大,识了不少字,也背得下来一些有关烽燧的品约了。他接着考道:“不错,那第十条呢?”

  张三又答道:“《品约》第十条:‘若误,亟下烽灭火,侯尉史以檄驰言府。’说的是若万一信号有误,立即‘下烽灭火’,并由侯官的尉史将书面报告驰报都尉府。”

  常惠点了点头,抽查小范道:“小范,你来说说,若是匈奴来犯,其他烽火台如何以火势大小判断来敌之数?”

  小范答道:“《品约》第十四条有规定,‘匈奴人入塞,不满千骑,只烧一积薪;超过一千人,烧二积薪;两千人以上,烧三积薪。’其他烽火台应以火势大小判断来敌之数。”

  常惠又问道:“若是碰到匈奴入侵,天气恶劣,无法点薪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

  小范答道:“《品约》第十六条有规定,‘匈奴人入塞,天大风,风及降雨,不举燃者,亟传檄告入,走马驰以夜,急疾禀上司。’”


  (https://www.daowx.cc/bqge234950/160911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