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 第486章 稳定粮价

第486章 稳定粮价


  待差不多时,伙计们便拦住后面的百姓,等前面购粮的人离开一部分,才准许下一批进入。


  前头说过,因为灾情严重,百姓们不仅买不到粮食,手中更没钱。


  如今看到两文钱一斤的粮食,自然想买更便宜的。


  但是,这新粮,他们也不知道究竟会如何。


  就有不少百姓,薯面、干菜、其他杂粮都买些,拿回去试试。


  也有穷到实在没闲钱的,全都买了薯面。


  郑家还是颇具人情味的。


  体谅他们在大冬日彻夜排队既辛苦又寒冷,便规定只要带齐身份贴,一人能买全家的量。


  所以,有些家中人口众多的,一人能买好几斤,便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郑家说有足够的粮食,百姓们心中当然高兴。


  但高兴过后冷静下来,他们却还是担心郑家话中的真实性。


  这郑家是不是真有足够的粮食呢?


  排在后面的人心中还是极为忐忑。


  而前面的人也是忧心,明日还要不要彻夜排队?


  若不排队,万一去得晚了又买不到怎么办?


  因此,不少人在买完粮食之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等在外面,看郑家之后的销售情况。


  百姓们就这么等啊等的,看着那些人拿着空布袋进去,提着鼓囊囊的布袋出来,脸上皆是笑意满满。


  如此一直持续到所有排队的人都欢欢喜喜地买到粮食。


  显然,结果让他们极为满意。


  但绝大部分人还是不敢不去排队。


  基本上都决定,再排两日试试,看看情况再说。


  买完粮食离开的人,自然将郑家有足够粮食的好消息传了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到了县内大部分百姓的耳中。


  郑氏粮铺内。


  有人在自己的吃食得到保障后,便关心起其他县的情况。


  “那其他县的郑氏粮铺也有足够的粮食吗?我家有亲戚在灾情更严重的青渠县,那里更是颗粒无收,粮食更紧缺”,她家里也收留着两人呢。


  伙计早被知会过,自然知道怎么回答,“放心,都有都有,从今日起,只要是郑氏粮铺,都对所有百姓开放。


  当然了,每个县都只负责本县境内的,若有其他府县在这里的,让他们回家去吧。”


  “那行,我让来逃难的几个亲戚都回去,毕竟咱自己也不宽裕。”


  。。。


  粮食充足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没过半日,整个县内的百姓就都知道了。


  听到郑家竟然有两文钱一斤的粮食,百姓们心中惊喜不已。


  这不就是过去那糙米粗面的价钱?


  买!


  哪怕每顿在那米汤里加那么一点,这肚子也能多填饱一份呐。


  而且,不少穷困的人更是想到了挣点小钱的方法。


  那便是将自家每日的份额都买来,然后高价卖给其他人。


  如此,就算每斤挣它个一文钱,那也是半斤薯面呐,能煮好几碗糊糊,比两碗米汤可强多了。


  毕竟一日半斤也不能完全吃饱。


  有些家中稍微有点余钱的,自然想吃得更饱些,或是囤些余粮食,以备不测,


  往后,便有不少底层百姓就靠倒卖郑家的粮食让自己度过这次天灾。


  当然,此乃后话,此处暂且不表。


  郑家有粮。


  得到这个消息的,不仅仅只是百姓们,还有那些粮商。


  有郑家这么低价的粮在,谁买他们这些高价粮?


  除非家里的钱多到没处花的。


  这么一来,他们手中囤积的粮食就彻底卖不出去了。


  “掌柜的,听说郑家弄出了什么新品种的薯面和干菜,还有足够的粮食,现在对所有百姓开放了,导致咱们店里的粮食都卖不出去,怎么办?”


  “能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郑家也真有本事,还能给他们搞出这么多粮食。


  不过,谁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水分呢!咱就不信了,他们郑家再强大,也只是一个家族而已,能种出满足整个北方百姓的粮食?说不准呐...”


  “叔,怎么办,听说...”


  “我也听说了,要说郑家真有这么多粮食,我是不信,说不准啊,他们是提前支取了往后的份额,放出假消息,就是逼咱们跟着降价。


  且看看吧,让他们卖一段时间,到时候卖完所有粮食,让郑家无粮可卖。


  到了那时,哼哼,咱们的价钱就算再翻一番,也有人买。”


  “掌柜,您听说了吗,那郑家...咱们如今一天都卖不出十来斤量啊,真要这样下去可怎么办!要不咱们也把价钱降些下来?”


  “唉,也不知这郑家哪里弄的粮食,还是故意欺骗咱们,让咱们降价搞出来的伎俩,且再等几日吧,若一直如此,咱也只能降价了。”


  “六子,拿着身份贴,去郑家看看具体情况如何,顺便买些新粮过来看看,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梁掌柜,您觉得这郑家是个什么情况?被他们这么一搞,咱们这些粮商都没赚头了,而起有粮都卖不出去...”


  “哼,这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郑家在故弄玄虚,且等着呗,卖不出去就暂时放着,粮食这玩意儿,不管到何时都不愁卖。”


  “可是,老梁,卖确实能卖,但就怕将来卖不出价啊!毕竟现在咱手上的粮食也是高价收来的,经不起贱卖呐。”


  “且不说卖粮的事,这外边的粮食,咱还收不收?若是郑家真有粮食,以后咱怕是要高收低卖了,还不如...”


  “收啊,怎么不收,反正我不信他们有粮。”


  “我就不收了,我胆小。”


  “我也是。”


  “我再等几天,看看形势。”


  。。。


  这样的对话,不断出现在商贩们嘴里。


  那郑家真有足够的粮食吗?


  自然是假的。


  有些人猜对了,有些人担心,更有些人投鼠忌器,只能看郑家接下去的动态。


  可惜接下去几日,郑家始终开放购买。


  而除了一些家中有余钱或是余粮的人,大部分百姓几乎是每日不落地购买。


  这购买的百姓中,有三种人。


  一种是稍微有些余钱的。


  另一种便是刚好自给自足的。


  还有一种便是连每人每日半斤都买不起的。


  最后一种,买来后,会将其中一部分高价卖掉,以赚取差价度日。


  (https://www.daowx.cc/bqge252369/149403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