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香飔络 > 第12章 清皇有谕

第12章 清皇有谕


  正当姑苏百姓街传巷议沈家的生女奇闻时,城里又传,在沈家生女的同一天,本城名医楚家诞下了一名男婴。原本,同一天出生婴儿并不算什么奇怪之事,人们满怀惊讶与猜测把两家放在一起,当作奇闻来议论纷纷,是因为,这楚家也是此次江南闱案的株连待罪者。

  陆晓棠夫妇从松言大姐沈枫文口中证实了这个传闻。沈枫文早年嫁入姑苏城里陈家,正与楚家宅院隔墙为邻。因为夫家害怕牵连惹祸,沈枫文已经有许久不能回沈宅看望家亲,这次知道哥嫂诞下孩儿,想尽办法找了机会前来探望。一家人得知楚家同天生子传闻果然为实,不由得感叹,当真这也是一种不寻常的缘分。

  小挽珠满月不久,正是十一月下,忽然京中传来了江南闱案的审实结果。

  尽管刑部上报顺治皇帝的处置结果,是比照四月审结的顺天闱案做出,仅奏请将正主考官斩首,副主考官处以绞刑,其余十八名同考官流配尚阳堡,八名被告的进榜考生革去举人功名。

  不料刑部这一奏报却惹得顺治皇帝雷霆震怒,一反四月改判顺天闱案时网开一面的态度,下旨不仅将江南乡试主考和副主考立即□□,而且将同考官十八人均判绞刑,家产抄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全部流徙东北绝域宁古塔;同时将八名中榜者革去举人,责打四十大板后,流徙宁古塔,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全部流徙宁古塔。

  果然,这是比顺天闱案重出数倍的最终刑罚。

  这一次,顺治皇帝对江南闱案的涉案人家,再无一丝留情余地。

  顷刻间,十数个江南仕宦人家便一起家破人亡,牵连流放者数百人。燕惊雀飞鸡啼犬叫中,昔日的华堂美宅高楼大院,落得个人去屋空,重门冷锁。

  一时间,刑场上人头滚滚,血迹斑斑,去往东北绝域的路上枷锁森森,浩浩荡荡。所有踏上押解长路的流放罪犯,都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思,再询问一句,浩浩荡荡的队伍里缺少了谁,这时候还有哪家的命运与他们稍有不同。

  正当苏州府衙一众官员悄悄议论查抄拘押名单上为何不见雪塘堰沈家和老城内楚郎中家,一道皇帝密谕传到:本府的沈家和楚家,将由朝中另行派人安排处置,苏州衙门静待调用,不必插手。

  第二天晚上便有两名神秘官差悄然来到沈宅,另宣顺治皇帝口谕。

  当今皇上怜恤沈家世代德隆,操守清正,特对其另行发落:

  免徙东北宁古塔,改配九边之地,京西塞外宣府镇;沈老夫妇年迈,沈柏立妻儿弱幼,俱免流放;家产不没,一切田地房产银钱归属如故。念沈松言夫妇新诞婴儿,特准来年三月春暖花开再行押解北上。押解启程之前由苏州府衙派人监管,沈氏全家上下均不得离开雪塘堰,期间倘若沈家人出现任何意外,雪塘堰所有乡人一起株连格杀。

  引颈待割一年多,沈家一众人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亦不知是喜是悲,一时便疑惑,那个遥远京都里的满清皇帝,此番葫芦里卖的到底又是什么药。那传谕官差也不容深问,道一声“保重”便告辞离去。

  一家人在恍惚间慢慢静定下来,开始梳理这个奇异的结果。如此算下来,要被流徙北地的,只有沈松言陆晓棠和女儿沈瀛一家三口。

  这结果,更像是被那满清皇帝仔细择选后的有意为之。

  陆晓棠道:“今日这般结果我们何曾预料,兄长冤死我们无能为力,但现在能以我们三人的流徙免去全家老幼一同受难,也未株连更多亲族,并且还避开了宁古塔那个鬼门关,可知天意护佑,已是不幸之万幸,爹娘嫂子勿要再生悲伤才是。至于挽珠,有我和松言抚育照顾,就算远离故土,北地寒苦,大家也不用担心。”

  沈松言也以宽言相慰:“虽说是骨肉离散,也好过全家流放将沈家连根拔起。世事难料,天下多变,爹娘和嫂嫂侄儿们只要守住沈家,以后我和晓棠说不定还有带挽珠回来团圆的一天。”

  众人都默默点头。一家人渐渐把眼前状况接受下来,在似梦半醒间开始重整这一番惊天逆转后的种种事务。

  对这一新的流徙地宣府镇,除了沈老先生,连着沈松言夫妇在内的一众人,都知之甚少。

  沈老先生崇祯年间在京城为官,曾经任过兵部左侍郎,后金的满洲军队(即后来的清军)屡次进犯抢掠宣府镇及张家口堡一带时,曾领兵部官员巡防长城边务,整饬军队。

  崇祯九年,满洲后金国改国号为清。崇祯十一年,沈老先生因上疏弹劾守边官员抵御清兵不力,却以钱物与清军私下议和,而被结党朝臣谗言构陷,崇祯皇帝因此将他和儿子一同黜革回乡。那时的沈老先生还一直渴待崇祯皇帝的再次诏用,盼望能继续为国效命。

  然而很快,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由毗邻宣府镇的大同府发兵,攻破宣府镇,从北边一路进捣京师。之后便是崇祯自缢,清军入关。

  沈老太爷从此唯剩徒呼奈何,亡国毁业,宣府镇也成为他抹之不掉的故国伤心地。因此很少对家人说起这段令他耻辱伤怀的为官经历。

  却没想到,如今的沈家会与这个北方边地再次结缘。心下叹息良久,方对沈松言陆晓棠道:

  “宣府镇及其下面的张家口堡,乃是北方塞外长城的九边重镇之一,号称京西第一府,素有京师锁钥之名。在我大明一朝,那里虽然也曾是狼烟遍地,烽火燃城之要塞,但比起宁古塔绝域,却算得是京畿之地了。当年我大明为抵御蒙古残元势力南下侵扰,从立朝之初,就在那里构筑长城防务,连年大举屯兵戍守。后来蒙古鞑靼首领俺答臣服我大明而受封,宣府下辖的张家口堡便被辟为蒙汉‘互市之所’。”

  沈松言和陆晓棠多少也知道一点父亲昔日的经历,此刻听得他们将要投身前往的地方,曾有这般重要的历史担当,都认真倾听起来。

  沈老先生继续道:“听说自满清顺治年来,又重新在长城第一门大境门,开通了蒙汉茶马互市。如今满人与蒙古人联合成为一家,长城防御已不再重要,但却对汉人更多了戒备制压。如今虽不知这满人皇帝到底为何对我沈家做此摆布,但若从此照你所思所愿去做,纵是寒苦也还不枉。”

  自打在枫茗茶楼与姚梓一席深谈后,沈松言便种定了一腔信念,几月来也曾跟老父亲叙说此中怀抱,更得到老父力赞和支持。只是那时一心料定会举家流放东北宁古塔。现在情势有转,前路虽然不明,却显然没有了那么多凶险。关于这个新流徙地的诸多认识,父子俩便又仔细絮语一番。

  沈氏宗亲们闻得如此结果,都不知这样结果背后是何深浅,原先极力远避的也来探望,原先偶尔会来探慰一二的,此时更多了走动。沈家也不嫌怪,仍是一如既往待之。

  陆晓棠娘家对女儿一家虽心疼怜惜,却也知道这已是不能再好的结果,忙派了陆曦白来接女儿外孙女回姑苏城里陆府小住,谁知官府看守不允离开雪塘堰,也便作罢,只好时时勤来照拂,做最后的亲伦之守。

  这次江南闱乡试,众多江南士子一改先前的观望态度,开始报名投考。陆曦白也因此曾经动心想要参加,后因沈松言和姐姐的反对最后放弃。经历这一场惊天动地的闱案后,沈松言不免又说些警劝之语,务必令内弟不再有参加科举求取功名之欲。

  十九岁的陆曦白亲眼目睹了这场前后历时一年多,涉案数百人的弊案,特别是姐姐一家所经受的一切,科场风云之险之变,令他深受震撼,特别是,里面还有八名中榜举子落得个流放宁古塔的悲惨处境,其中更有他所熟知的江南著名才子吴兆骞。而枫茗茶楼参与了姚梓和姐夫的一番倾谈后,他年轻不定的心思,也有了另一种思考。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中,各种街巷传言源源不断,其中最神秘的一个便是,此番得到另行宽刑的,并不止雪塘堰沈家,另外还有两家,一个是苏州城里的名医瑞和堂楚家,另一个则是江宁府的武官穆家。

  神秘的不是这三家的运气之说,而是他们新近有同样一件事发生,那就是,都新添了丁口。而最奇的是,三家婴儿两男一女,竟出生在同一天。

  无数的议论猜测,在苏州府和江宁府之间流传,经各种演绎后,一时成为江南民间最神秘莫测的传奇谈资。

  此时,南方抗清势力郑成功正在厦门大练水军,军事活动频繁,大有北上之意。江南不少反清志士闻风而动,纷纷准备里应外合。

  姚梓从五月一去便久无音信。沈松言放出一双信鸽,也是无功而返,多方秘密打探后,只隐约得知,近来朝廷因十分惧怕郑成功大军北上收复江南,顺治帝甚至因惧怕动了撤回关外盛京老家的心思,被母亲孝庄太后严加斥责后,方才开始下令,加紧对江浙一带反清力量的搜捕清剿。依仗长江秘密活动的各地反清力量,许多准备接应郑成功水军,因此纷纷前往浙东海上隐藏待机。

  京城传言,顺治皇帝红颜知己董鄂妃自丧子后便一病不起。此时便又有苏州府衙内的少数知情官员猜测说,此案皇帝亲自秘密择人降刑,稍减杀伐,是皇帝在为他的董鄂爱妃祈福求寿。

  ——第一卷《江南》完


  (https://www.daowx.cc/bqge109953/587721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