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我的名字叫知青 > 第十七节 杨金明

第十七节 杨金明


  眼看着天气一天天的冷了。忽然有一天,厂里突然热闹了起来,许多天津知青涌进了柴油机厂。与我们在一个村子下乡的女知青也几乎都来了。很快就得知她们被选调到乌兰浩特地毯厂,这些女生都是同一批选调到地毯厂的。

  她们来了,很快又走了,到地毯厂报到去了。在车间工作时,田师傅问我此事。田师傅怎么会关注这件事?忽然想起田婶就在地毯厂工作。

  这一批选调的都是女生。很快,许多男生就开始交女朋友了。速度之快,令人意想不到。田师傅在车间里问我:“你没抢一个吗?”

  我疑惑的问:“什么?抢什么?”

  田师傅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别装傻,你知道我说的是啥。”

  真是天大的冤枉,我那里会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此时,疑惑的是我了。

  “人家都在抢对象呢,你怎么好像不知道似的。”

  “什么?抢对象?去哪里抢对象?”我更加糊涂了。

  “地毯厂来了那么多女知青,你没想过抢一个来做老婆?”田师傅终于说明白了。“那帮女知青里有没有你喜欢的,告诉我,让你田婶给你说说去。”田师傅接着说。

  “我还没想过这事,回头再说吧。”我有些不好意思,但这也是我的真心话。

  “你不赶紧下手可就来不及了,等人都抢没了,你再下手就晚了。”田师傅关切的低声对我说。我真感激田师傅对我的关心,可是,假如我在这里娶了妻,那么回天津的难度就更大了。我自己一个人尚且回不去,再带上老婆孩子就更困难了。

  我悄悄地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师傅,田师傅也非常理解我。从此以后,他就再没有对我提过这方面的事情。

  果然,不久以后,就见到同学们开始出双入对,公休日也不再出入电影院。我是所有人中的‘另类’,公休日除了去师傅家,或者偶然随二宝到杨宝库家以外几乎哪里也不去。逛街的队伍里,人数越来越少了。可这对我的学习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在公休日里来打扰我的人少了,我可以专心致志的学习我喜爱的英语了。

  我并不羡慕那些出双入对的人,有人陪他们就少了打扰我的人。但这不是天津知青的全部,还是有没搞对象的人,一个叫杨金明的就是我们单身一族中的一员。

  就这一个人,也能影响你的生活。公休日,他要上街,想找伴,自然就会想到我。这个周日,是他第一次找到我,我很不情愿。无奈都是天津知青,我不好说什么,勉为其难的陪他上路了。

  在路上,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天南海北,海阔天空。我与他不是那种很好的朋友,连工作也不在一个车间,所以我不愿打断他,更不愿跟他闹僵。

  他大谈厨艺,不仅说中餐,还说起西餐来了。他问我:“你会做西餐吗?”

  我:“不会。”

  “你知道萨拉兹怎么做吗?”他看不出我的冷淡,自顾自地继续说。

  我:“不知道。”

  一场关于萨拉兹的谈话就此开始,似乎他就是一个西餐厨师:“萨拉兹要用……做,”杨金明说起萨拉兹来似乎是个专家,既专业又详细。“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放三个辣子。”最后,他郑重的向我强调,在他看来,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菜为嘛叫‘萨拉兹’,就是因为放了三个辣子。必须放三个,不能多放,也不能少放。”他似乎十分得意,为他能够精辟的理解并解释一种西餐的菜肴。

  对于他的滔滔不绝,我一直没置可否,我不懂厨艺,对西餐更是一窍不通,但我知道“萨拉兹”是外语的译音,跟“三个辣子”毫无关系。至此我明白了,他的滔滔不绝,根本就是胡说八道,狗屁不通。但我还是没吱声,任他大言不惭的继续胡说。

  我俩来到街里的“一百”商店,这里店面比厂子对面的“三百”要大,东西也全。我俩都在这里买了一个小铝锅。现在厂里的知青很多人都用点炉子自己做饭,所以我也买个小锅准备一个也自己做饭用。至于杨金明为什么买这小铝锅,是不是跟我的想法一样,我就不得而知了。

  回到宿舍,我马上找来英汉词典,我要查查字典里有没有这个‘萨拉兹’?我在那本袖珍的英汉词典上一页页、一行行的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字典里有个salad,发音与‘萨拉兹’非常近似,它们是不是一码事呢?看看注解:凉拌杂菜。应该是不会错了,那萨拉兹不就是凉拌杂菜吗?那么既然是凉拌杂菜那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放什么不放什么、必须要放什么等等。更没用必须要放三个辣子的理由了。

  二宝也搞对象了,不是地毯厂的女知青,而是一个当地的女子。据说,当地女子的家庭一般都有一些“路子”,与她们搞对象虽然对回天津没有帮助、甚至有阻碍,但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以及今后的生活都会有许多方便之处的。这不,二宝刚刚搞的对象就帮二宝调动了工作,就是新成立的收发室。每天必干的工作是收发报纸、信件。

  厂里新的办公楼已经正式使用了,办公室的各种机构也纷纷的健全了。不久,就在办公楼门口,同时挂起了三块牌子:门卫,收发室和传达室。各自都有自己的值班人选。

  我好奇,就去询问,答案是:门卫属于保卫科管,负责厂子大门口的安全;收发室属于厂办公室管,负责厂里文件的往来以及订阅报纸等;传达室属于行政科管,负责一些收发室和门卫都不管的事,接待一下外单位的因公、因私的来访事宜,传达室的人员都是一些老头,甚至退休人员。其他两个部门则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家里来信了,我到收发室去取。二宝让我先看看有没有我的挂号信。厚厚的一沓挂号信,他让我自己从中找。我找了一遍,没有。他告诉我,那里有也不能随便拿走,要在一个本子上签名后方可拿走。他还向我展示了那个签字的本子。

  我浏览了一下那个本子上的签字,记得很详细,发信人地址,收信人的签名。一行行,清清楚楚。但不知为什么有的人没有签名,而是盖了个图章了事,有的人使用的图章的字体还相当大。

  ;


  (https://www.daowx.cc/bqge54407/347511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